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品牌工作 特色项目 青年社团 网上学习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内容
2024年3月6日《新华日报》第44版报道《常州:锻造新质生产力 培育新工科人才》
发布日期: 2024-03-08 浏览数:  来源:团市委  字号:〖

春节假期刚过,一支由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五省市精英组建的工业机械项目国家集训队,正在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开展集训,不久后,他们中的优秀代表将赶赴法国,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像当年省常技的学生、如今的老师宋彪那样,走上最高领奖台。

作为我国第一所技师学院,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经历六十余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江苏省重点技师学院、江苏省高水平技工院校,在全国职业教育中素负盛名,被誉为“技师的摇篮”。

“与时代同行、为国家育才,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梅向东表示,守正创新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推动工学一体化改革、技能大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三标融合”,以高质量、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汇时代需求,科教融汇培养大国工匠

围绕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建设目标,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常州目前共有高技能人才总量超40万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80名,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有着密切“关联”。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6号楼,已经成为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正是在这里,宋彪成长为新一代技术工匠。2017年,宋彪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一举拿下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维达尔大奖,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也是在这里,成为老师的宋彪,不断将自己的成长经验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在百度问答频道,有这样一条“问答”:“19岁荣获世界大赛冠军的技校生宋彪,如今怎样了?”下方置顶回复写道:他现在变成了一个高级技师,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工作,而且也变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培养更多优秀的人。

让更多的“宋彪”们从“筑梦”到“圆梦”,敢于挑战自我,勇攀技术高峰。学生张维钰,参加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得铜牌;在刚刚闭幕的国家一类职业技能赛事——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中,张俊、顾英杰等选手又荣获佳绩。

培养出一个个优质技能人才,是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建设“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服务链专业体系的现实成效。动态调整专业,推动主干专业与企业常态化合作全覆盖,积极探索产业学院、工程中心、创新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

随着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热辣滚烫”,常州技师学院融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建设大潮和新能源之都建设一线,新近成立了新能源学院,服务城市对新能源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继开办全国首个智能制造技术高级技师班后,学院又开设了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高级技师班。

笃定发展方向,培养大国工匠,常州技师学院不断延伸着高级技师培养之路。目前,学院拥有包括4名江苏大工匠、10名江苏工匠、20名全国技术能手在内的高技能师资,是全省目前拥有“工匠之师”最多的单位,也是全省技工院校中唯一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单位。

融产教实践,培养立足产业科创一线

单纯以学科为导向、分门别类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产业科技创新要求,越来越需要有跨学科背景、动手型复合型人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深谙,技工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最好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为此,学院构建起以交叉课程、企业实践、教育实践、技能训练为载体的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场地、师资队伍的“五个一体化”推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探索新时代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培育路径。

一场“教学革命”刷新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牵头完成了“电子商务”“数控加工(车床加工)”“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药物分析与检验”“工业机械自动化装调”“计算机程序设计”七个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以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带动学院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计划至2025年,学院专业一体化率达90%以上。

引企入校,落实“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产教融合新理念,引入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传感与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等与地方主导产业高度契合的先进制造企业,入驻企业设备投入近1.6亿元,共建高水平企业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实训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目前已有20家企业进驻学院。

教学相长,牵头组建常州市技工教育集团,与中车集团、蒂森克虏伯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与常州天合光能、星宇车灯、华威电子等优秀企业合作开办近200个班次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培养规模省内领先,将一体化教学场所扩展到企业的生产车间。

“入驻产教融合园区1年多来,承担学校学生实训任务近万人次,企业工程师参与课时高达800余节,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发出了AGV滚筒车、移动机器人应用、静电涂油机、铣床自动化上下料机等课题和设备。”常州宇拓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修文森说,依托于智能装备、智慧物流及相关的主流工艺和技术,宇拓已成为国内知名新能源企业的合作伙伴。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实现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梅向东表示,学院将深耕工学一体化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技能力量。

育“新质”人才,贯通“新工科”培养路径

如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已成为重大时代命题。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如何深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如何培育“新质”高技能人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探索“新工科”培养之路。新在发展通道融通上,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提供通道,探索建立适应多样化发展需要,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新在能力贯通培养上,探索与高校联合培养“技能+学历”双证书人才,建立大学毕业生技能培养通道,为就业赋能。

当下,常州正探索采用贯通式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搭建普通高校与技工院校之间的“立交桥”,开启“本科+技师”的新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破解优秀高技能人才的供给问题。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省常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宋军民建议,按照“新工科”人才培养构想,以职普融通创新的方式,采用本科、技师“双证制”,以联合招生、办学、培养的方式开创高等教育和技工教育合作的新路径,有望实现“1+1>2”的叠加效果;以人才评价的创新,把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人才评价的基本要素,培养创新型、创业型能工巧匠;采用跨校协同教学、创新创业实践、产教融合,使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工作能力胜任未来产业创新需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毕业生就业赋予强大的就业竞争力。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技能“有学头”、就业“有奔头”、发展“有盼头”,站在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上,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以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回应党和国家的要求,助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绘就时代答卷。


网址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03/06/node_44.html#content_1302811

 
地址:中国江苏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共青团常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19-85683630 传真:0519-85683631
2007年1月18日后来访总人数:21542865 本月访问量:391605 今日访问量:5056 苏ICP备050273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