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团常委发 [2008] 16号 关于下发《2008年度常州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8-06-25
 
各辖市、区团委,市各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团委(总支、支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团十六大精神,提高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调查研究对团工作的推动作用,根据市第十四次团代会明确的今后全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结合我市团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2008年度常州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视课题研究工作
    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对做好团工作和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广泛动员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课题研究,把课题调研纳入团的日常工作安排,把课题的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规划和协调、服务和提高,努力形成浓厚的调查研究的氛围。各级团组织负责人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工作,按照全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对本地、本单位的课题研究工作作出详细部署,加强对课题调研工作的调度和指导,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团工作的实际情况,选好课题,开展调查,做好研究,确保课题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要积极参与课题的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新情况,努力破解新难题,力争形成一批对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工作提供有益理论指导的调研成果。
    二、组织开展调查研究
    各级团组织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中思考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按照《2008年度常州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在党政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的结合中选准课题,在青年群体的需求变化特点中选准课题,在共青团和青年组织的新挑战中选准课题,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新要求中选准课题,及时部署课题研究任务,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深入研究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发展趋势,认识内在规律,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课题研究要从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重大课题;要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拓展新视野,增强研究成果的指导性和适用性;要避免做表面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拿出符合实际、易操作的举措和办法,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三、形成一批调研成果
    各级团组织要围绕确定的研究方向和选定的研究课题,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研究方法,做好材料和数据的分析,形成具有指导性和推广性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市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提供创新支持和理论保障。届时,团市委将进行年度全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调研奖评比表彰,并将优秀调研成果积极向团省委推荐参评省论文调研奖,或向相关杂志、刊物推荐发表。各级团组织形成的调研成果请及时上报团市委宣传部,联系人:潘文卿、李志会;联系电话:85683633;电子邮箱:xcb6685501@126.com
 
附件:2008年度常州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
 
                                                                                                      共青团常州市委
                                                                                                  二OO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附件:
2008年度常州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
 
“引导青年”课题
1、新形势下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
2、青年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研究
3、青少年宗教信仰研究
4、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载体和途径研究
5、青少年网络文明建设刍议
6、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7、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亚文化)研究
8、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
9、青年生活方式(娱乐、闲暇、消费等)研究
10、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11、高校团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12、青年典型示范作用发挥与影响研究
13、青年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14、青年群体差别化研究及对策
15、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
16、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载体创新研究
17、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研究
 
“服务青年”课题
18、我市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状况研究
19、青年婚恋交友途径调查研究
20、青少年(大、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危机干预研究
21、流动团员管理办法研究
22、进城务工青年服务模式研究
23、青年中心建设和发展状况研究
24、青年社团工作研究与思考
25、高校社团组织发展状况研究
26、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研究
27、青少年发展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28、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探讨
29、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运作机制探讨
30、青少年发展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31、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探讨
 
 
“组织青年”课题 
32、青年自组织产生和发展趋势研究
33、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年参与研究
34、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青年人才需求和对策研究
35、常州青年创业服务机构调查研究
36、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37、构建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研究
38、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如何发挥青年作用研究
39、在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中如何发挥青年作用研究
40、青年事务协调机制探索
41、畅通青年参政渠道,提高青年议政能力问题研究
42、青年组织建设与发展性研究
43、希望工程资助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含资助工作、感恩教育、受助生志愿服务工作等方面创新)
 
“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课题
44、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状况研究
45、农村儿童成长发展的研究
46、外来工子弟就学机制建设调研与思考
47、外来务工青年的组织管理机制探讨
48、当代中国社会群体分层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研究
49、社团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研究
50、青少年维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5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题调研
 
“共青团组织建设”课题
52、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工作研究
53、共青团参与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54、共青团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55、扩大团内民主研究
56、行业(区域、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研究
57、青年统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58、共青团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研究 
59、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少先队工作与活力机制研究 
60、共青团工作品牌战略研究
61、“青年文明号”管理创新研究
62、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战略研究
63、共青团社会职能探讨
64、青联组织如何在服务社会中提升影响研究
65、青年商会建设探讨
66、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研究
67、新时期团建工作前瞻性思考
68、团建创新创优机制研究
69、大中专院校团建新模式(社团团支部、团组织进公寓)探索
 

主办单位:共青团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中国江苏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