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品牌工作 特色项目 青年社团 网上学习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青年社团 >> 青联 >> 重要资料 >> 内容
练月琴同志在常州市青联八届三次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3-06-11 浏览数:  来源:团市委  字号:〖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市青联八届二次全委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青联的工作任务,团结和组织各界青年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市青联工作的新局面。
    本次工作报告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八届二次全委会以来市联主要工作回顾;第二部分是下半年及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设想。
    第一部分:工作回顾,从三个方面对八届二次全委会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一、大力培养选拔各级各类青年,主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市青联从服务我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把“科教兴市、建功立业”作为青联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做好青年典型的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凝聚、激励和引导青年。去年,经市青联推荐,江苏溧阳市力华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瑞禾农药厂董事长许网保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五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红星集团董事长车建新被评为第八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黑牡丹集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邓建军荣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常州中华恐龙园有限公司也被命名为中国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今年上半年,市青联与共青团常州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邵开诚等十位青年荣获“十杰”称号。前不久,市青联还向省青联申报、推荐了首届“江苏省十佳青年私营企业家”候选人。
    二、充分发挥青联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市青联广泛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充分整合和发挥青联人才智力优势,把青联的各项工作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与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事业结合起来,较好地履行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本职能。
   (一)加强学习交流,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2000年下半年,市青联组织举办了提案、议案知识培训班。委员中的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25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市青联还拟订了提案工作调研提纲,组织部分委员外出考察调研,着力提升青联提案的水平和层次。
    为了给青年广开言路、献计献策搭建平台,市青联与共青团常州市委联合推出常州青年论坛。4月9日,常州青年论坛2002年的首期——“青年民营企业家论坛”在市丰泽宾馆隆重举行。包括8名青联委员在内的18位青年民营企业家作了论坛发布。市政府蒋新光副市长作了点评,《常州日报》理论版第54期专版刊登了论坛内容,部分论文还被国家一级刊物选登。
   (二)整合各类资源,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去年,市青联初次尝试借助社会化手段,举行了首届常州市玫瑰婚典。21对新婚夫妇及200多名亲友在中华恐龙园参加了证婚仪式、共植同心树、文艺演出等多个活动项目。作为2001年市旅游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活动得到新人扩及其亲友的充分肯定,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继续深入开展扶贫帮困、爱心助学活动。在省青联委员陆国强的大力协助下,市青联、市希望办和金太阳家电有限公司在连续几年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在金太阳家电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了常州市首家大中专学生“勤工助学示范点”。个私组王志动委员在曙光眼镜店店庆之际,推出“百副眼镜送龙城百名贫困学生”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时,又无偿为少年儿童捐赠了一批眼镜。
    三、不断加强青联自身建设,有效保证青联作用的发挥
    (一)基层青联组织建设不断发展。除新北区(原新区)外,各辖市区均建立了青联组织,全市青联组织建设率达到87.5%。
    (二)界别组自转能力逐步加强。在各界别组组长的精心组织下,各组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解放军、武警、政法界与文化体育卫生界联合举行了“青联委员警营一日”活动;教育新闻界在石油化工学院举行了“市青联为高校素质教育献计献策座谈会”;民族宗教界等其它界别组也相应开展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活动。
    (三)青联活动阵地建设有所突破。在徐建刚委员的大力协助下,市青联在金海湾泡沫红茶坊开辟了青联活动阵地,据统计,共有268人次参加了阵地活动;在金毅委员的协助下,修订印发了《常州市第八届青联委员通讯录》;在徐国锋委员的协助下,市青联还坚持向青联常委赠阅了《中华儿女》杂志。
    (四)青联委员队伍日渐壮大。新增补薛明方等委员14名,沈海斌等常委12名,现八届市青联委员共有195名,常委56名。在不断扩充自身委员队伍的同时,市青联积极向上一级青联组织推荐人才。近两年来,先后有宫文飞等8位同志被增补为省青联委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市青联的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在组织建设方面,各项制度尚不完善,服务委员的手段不多,少数委员组织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青联的凝聚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在活动建设方面,主动和有效参与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力度还不够,青联在各界青年中的感召力和在全市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手段,围绕“三服务”方针,不断地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在新的形势下把青联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第二部分: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青联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5.31”重要讲话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为大局服务、为青年服务、为委员服务的方针,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和搭建青年成才平台为重点,团结引导全市各族各界青年为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以新的业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一、 以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5.31”重要讲话为中心,引导青年全力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各级青联组织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和贯彻贯彻市委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号召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积极开展理论研讨会、专题讲座、论文研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组织青联委员和广大青年认真学习讲话,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和表率。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市青联也将积极组织外出考察等活动,为委员创造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致力于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青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一)加大培养、选拔和凝聚优秀青年人才的力度。今后,要通过自愿申请、委员推荐和团体申报等途径,加大新委员的吸收力度。在统筹考虑的同时,逐步增加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以及文化、科技、民营企业等领域内的优秀青年。同时,吸引外来优秀青年投身于常州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根据“社会关注、青年关心、青联所能”的原则,以常州青年论坛为主阵地,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沙龙和论坛发布,成为反映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沟通上下的桥梁。
    (三)选树青年个体和群体示范典型,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继续做好“十大杰出青年”、“青年科技创新奖”、“十佳青年私营企业家”等各类评选活动的组织、申报工作。
    三、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不断开拓青年统战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与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科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二)增进与兄弟城市青联组织之间的工作联系,以交流促提高。
    (三)深入贯彻全国、省、市统战会议精神,进一步活跃个私经济组、民族宗教组活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青年人士、民族和信教青年工作。
    四、以增强青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青联自身建设
    (一)提高青联界别组的自转能力。加强界别组内各委员间的联系,就行业内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市的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各界别组的组长和所在界别的常委,要积极发挥作用,进一步丰富青联界别组的活动,增强自转能力。
    (二)活跃各青联会员团体。进一步密切与各基层青联组织的联系,试行青联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领办体制,加强对各级青联的指导和帮助,共同促进全市的青联工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指导新北区成立青联,使基层青联建设率达到100%。
    (三)强化为委员服务的力度。首先,进一步明确服务思想,始终把服务青年、服务委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深入青年,关注委员,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办实事。其次,采取积极有效的服务手段,将服务思想落到实处。市青联将尽快确定新的活动阵地,为委员们交流沟通提供固定场所。继续办好内部简讯《常州青联》,提高质量,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和委员信息,展示青联工作成果。同时,加强走访频率,及时了解委员的想法,倾听委员的呼声。
    各位委员、同志们,2002年是“十五”计划重点推进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加速发展为青年人展示了广阔的舞台,也给青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领导下,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继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常州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和饱满的精神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主办单位:共青团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中国江苏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19-85683630   传真:0519-8568363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2007年1月18日后来访总人数:21542865 本月访问量:391605 今日访问量:5056   苏ICP备050273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