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一:
在聋人篮球运动员的入驻地——江南春宾馆,每天都有我们30多位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大厅、餐厅、楼层、运动队身边,到处活跃着我们的身影。 9月13日是运动员的报到日。我们青年志愿者就忙开了: ——青年志愿者李杰在13日凌晨3:00前往常州火车站迎接山东队。早上8:30再往南京禄口机场迎接北京队,直至15:30才到达江南春宾馆,顾不上长途的劳累,又忙着为运动员安排房间、介绍设施、搬运行李。 ——青年志愿者陆菁13日早上6:00前往南京火车站迎接河南队、甘肃队,由于火车晚点,直到14:30运动员才到达江南春宾馆,顾不上休息,忙着为运动员安排午餐。最后,等把运动员送回房间,她自己瘦小的身躯累得都只能蜷缩在沙发上。 ——青年志愿者韩香、植子芹于13日中午前往南京火车站迎接吉林、黑龙江队,直至晚上21:30才到达宾馆。由于长时间的车上颠簸,开始眼圈发红、感冒发热,但她们还是忍着饥饿为运动员领材料,开通电话,安排运动员就餐。 ——当河北队随队志愿者发现一位教练员手机充电器坏掉时,步行穿过几条大街赶到兰陵电器城为其购置了新的充电器。 ——在山东队领队提出晚上希望为运动员购置营养品及药品时,志愿者积极与行政接待部联系,安排车辆并全程陪同前往大润发购物。 晚上22:00,大家才完成当天的工作,开始离开宾馆,带着一身的疲惫,怀揣着运动员的满意。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一天。
(9月15日)
系列报道二:
残运会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已经三天了,在运动员的身边,我们时时可以看到身着红马夹、面带微笑、热情服务的年轻人,他们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流动在残运会的赛馆、住地和会场等各个场所。 武进宾馆每天有115名青年志愿者在各个岗位上进行服务。从早晨的助餐到随队搬运行李、照顾运动员,与运动员沟通交流,到布展、分发餐券、搬运物品等具体事务,志愿者每天的服务时间接近14小时,人数多、任务重、服务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是本次残运会任务对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重大考验,但志愿者脸上始终洋溢的微笑表达了他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 在运动员接站时,常工院的4名志愿者连续一天一夜坚守岗位,直到出色完成最后一批接站任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南京禄口机场接站的6名同学凌晨2:30把当天最后一批运动员送回宾馆后,仅仅休息了3个小时又投入了新一天的工作。由于当天宾馆客满,其中一位男同学仅在宾馆走廊的沙发上睡了3个小时,当工作人员劝他第二天休息一下时,他笑笑说:“没关系,我在车上还可以睡一会儿的,我真的很想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这些同学,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姓名,还有更多不知名的同学,他们满头大汗还在跑前跑后,他们自己累了一天还主动先为运动员助餐,他们彬彬有礼与运动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的积极主动、周到服务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9月16日)
系列报道三:
青年志愿者叶晋峰、倪智勇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语系二年级的学生。 9月16日是两人第一天参加志愿服务。当忙完一天的工作,正准备吃饭回校的时候,突然看到宾馆医护人员往运动员房间赶,他俩也紧追两步跟了上去,只见吉林队队员宋世甲正躺在床上呕吐不止,医生诊断是赛前紧张和过量吃冷饮造成的急性肠胃炎,急需送往医院就诊。由于吉林队只来了一名女教练,第二天又有一场和北京队的比赛,她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得知这一情况,他俩在残联一位联络老师的带领下毫不犹豫地背起运动员上车去了常州二院,四瓶盐水挂完已是深夜十二点多,医生建议需留院观察,他们就支了架躺椅陪在了运动员身边。 第二天早上,他们搀扶着身体已逐渐恢复的运动员回到了宾馆。下午,他们又随吉林队一起奔赴到了赛场……
(9月17日)
系列报道四:
14日、15日是聋人篮球队的赛前训练日。随队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全程参与了他们的训练。 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场上“身残而志不残”,运球、突破、上篮、半场三对三、训练一环扣一环。在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间隙,志愿者们为他们提供着全方位、无微不至的服务。当志愿者把毛巾递给运动员擦汗时,发现他们用的毛巾全是湿的,不禁暗想:为什么不用干的毛巾?这样会不会感冒呢?训练结束后,通过与领队的交流,他们得知:由于球队每天上下午训练,洗过的毛巾来不及干。志愿者们本着“办一流赛事、争一流服务”的原则,及时把这一情况向行政接待部提出,接待部对这一情况也相当重视,连夜开会磋商。 当第二天志愿者们拎着组委会连夜配置的、为每支运动队训练、比赛用的四块大毛巾时,开心地笑了。
(9月17日)
系列报道五:
在常州赛区明都大饭店青年志愿者主要负责技术代表、裁判长、裁判员、体育官员、新闻记者的接待后勤服务工作。 9月11日,来自旅游学校的20名青年志愿者在江南春宾馆参加上岗前动员大会。在大会上,市残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向同学们介绍第六届残运会的总体情况,并提出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要求。动员大会结束后,热情高涨的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明都大饭店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具体工作内容。前期,所有青年志愿者都参加了手语培训。 9月12日,由学生干部钱叶、杨杞桧同学带领首批5名同学来到明都大饭店,开始为残运会服务。这是志愿者们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早上5:50,五位同学自发提前来到宾馆,她们个个精神抖擞,充满了热情、新鲜感,有几位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她们个个主动询问、请战、要求分配任务、个个抢活干。由于是第一天,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如餐券盖章、剪裁、分发,搬运矿泉水,分发返程订票回执,每个入住房间贴标签等等。中午午餐过后,工作人员看了5名志愿者忙了整个上午,便安排她们休息一下,下午2:00再开始工作,令人感动的是志愿者们吃完午餐后继续工作,没有休息一分钟。 9月13、14日,这两天是裁判员报到,工作任务比较重,事情也很琐碎,需要志愿者反应快,手脚快,多问问,多跑跑。这两天志愿者们都一如既往坚持每天6:00到宾馆,精神饱满地进行残运会志愿服务工作。14日,学生干部杨杞桧同学早上来了之后就感到头晕,身体不舒服。经了解,原来今天早上该同学4:00多就醒了,怕睡过头便起来了,已经连续这样几天了,严重缺乏睡眠导致头昏。工作人员和学校协商后,立即安排这位同学回校休息,但该同学坚持到下午3:00多钟,在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劝说下才肯回学校休息。另通知其他同学紧急替补。替补同学薛倩当天下午2:00就赶到明都报到,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14日晚上8:00多,学生干部杨杞桧同学打电话过来,坚持要求明天继续上岗来为残运会服务。15日早上,该同学在5:50提前十分钟就到了宾馆…… 一个个可爱的志愿者,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正奏响着残运会明都青年志愿者进行曲。她们朝气蓬勃,充满热情,默默无闻地为残运会无私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新风尚,充分展示了当代常州青年的文明风采。
(9月18日)
系列报道六:
秋风飒爽,伴着细雨,江苏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的15名青年志愿者身着统一的服装,于清晨7:20准时到达了清潭体育馆,为紧接着的服务作好充分的准备。 此次残运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掀起了“帮残助残,奉献爱心”的社会新风尚。作为走在时代前端的大学生,广大莘莘学子积极响应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号召,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45名同学成为此次残运会的志愿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服务,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比赛中,发挥更好的水平。 首批来自工商管理系的15名青年志愿者,一早就来到比赛场地,为之后的服务作准备工作。年轻的志愿者们身着雪白的T恤和鲜红的马夹,象征着他们满腔热情的心,映衬着他们自信的笑脸,将当代大学生自信进取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现,树立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7:45,志愿者们准时来到各自的岗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赛场上,运动员们全情投入,奋力拼搏。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也让在场的所有观众切身体会到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看到运动员们在场上不断奔跑,跳跃,挣抢,摔倒,又站起来,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带给现场巨大的震撼,所有的观众情不自禁地欢呼,呐喊,场内高潮迭起。 运动员们的精神同时也感染着在场的志愿者们。他们秉持“帮残助残”的服务理念,以“献无私爱心,展苏工风采”为目标,在微小的工作岗位上,倾注自己巨大的热情。从大门的迎宾到主席台的引导,从贵宾室的礼仪服务到球场内的球童,或者在走廊,或者在观众区,到处都可以看见他们年轻而充满激情的身影。在努力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们之间还充分发挥团结精神,相互协作。为了保持志愿者的体力,更有效的工作,志愿者之间总是主动协商调配,使大家的工作状态保持在最好的水平,展现自我的风采。 虽然,并不是非常繁重的工作,但是,在细节之处的完善,更能体现志愿者的风采。志愿者的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好评。 (江苏工业学院通讯员) (9月18日)
系列报道七: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够参加这次志愿服务,我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可以为残疾人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紧张的是担心自己的服务不够到位。 红色的马夹,白色的T恤是我们青年志愿者的标志,充满了一份朝气,一份爱心。这次我们分配到的任务是篮球场的场外引导,相比较工作量较轻,但不能有丝毫懈怠。做到站好自己的岗,直到运动会圆满结束。作为场外服务的我,只能看到秋雨绵绵,只能听到场内的呐喊声、助威声,却看不到运动员在球场上的英姿。 场内的比赛是激烈的,而我的心情是激动的,真恨不得冲进去一睹他们的风采,可我只能忍住看球的渴望,工作的职责告诉了我,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因为我们不仅代表自己的形象,更是代表了学校的形象,代表了常州人民的形象,代表了江苏人民的形象,特别是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更应该用自己的一份热情服务于这次盛会,为学校、为常州争光。 我为参加残运会志愿服务而自豪,我为聋哑人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而喝彩! 自强不息的残疾大哥哥、大姐姐们,我会向你们学习,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们!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讯员) (9月18日)
系列报道八:
挚爱满龙城,真情献残运。在聋人篮球比赛场地清潭体育馆,每天早早地就会赶来一批身穿红马夹的年轻人,他们就是来自江苏工业学院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 一流的比赛需要一流的服务。为办好本次残运会,展示常州青年的形象,组委会在赛前对这两所学院选拔出的75名青年志愿者进行了残疾人服务知识和常用手语的培训,并提前到比赛场地熟悉服务岗位、明确服务要求。 每天八点不到,志愿者们就来到体育馆,迅速在各自刚就位。运动员进场了,他们上前引导;运动员开始热身了,他们帮助四处捡球;运动员口渴了,他们递上矿泉水;运动员示意哪儿有点滑了,他们立即擦拭场地……他们以“手勤、嘴勤、腿勤、脑勤”真正体现了“真心、细心、耐心”。尽管很枯燥单调,但志愿者们没有一句怨言。工作看似简单轻松,但他们一天下来已是筋疲力尽。 “‘红马夹’们,好样的;志愿者,好样的”。志愿者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参赛运动员的一致好评。面对表扬,青年志愿者并未就此满足,纷纷表示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残运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献上一片爱,为常州青年争光!
(9月18日)
系列报道九:
也许我们难以想象,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将会是怎样的。我们更不知道,在无声的世界里要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可是,聋人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告诉了我们,他们可以克服种种困难,跟我们一样,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能够为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作出贡献,是我们每一个志愿者的荣幸。和我一组的志愿者是负责聋人篮球比赛场内的主席台,比赛期间,我们就在主席台边站岗。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们真的很难相信,球场上的运动员们是听不见外面世界声音的。各队队员们的合作是那么的默契,相互间的传球、接球非常的准确无误。这一切都跟正常的篮球运动员差不多。仿佛他们在比赛中能够听见彼此的心声一样。 上午的比赛中,黑龙江队与天津队上半场是最激烈的。黑龙江队的队员们沉着冷静、稳中求进。反败为胜,真让人大开眼界。天津最后虽然输了,但他们一直都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辽宁队和贵州队在比赛中,辽宁队的气势和球技都是无可挑剔的,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被他们的表现而赞叹,但贵州队的队员的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深深的征服了观众的心。 参加过篮球比赛的人应该有体会,在比赛中,要听见啦啦队为自己加油的话,整队的士气就会振作起来,要是听见队员的呼唤,自己传球和接球时就不会那么犹豫,但对于没有听觉的篮球运动员来说,这些都是不可能的。球场上的观众为他们热烈的喝彩,他们听不见;裁判吹哨,他们也听不见。跟听觉健全的运动员相比,他们的困难太多了,他们需要时刻留意自己队友的位置,需要时刻用手语或眼神与队友交流,需要经常注意裁判的手势,更需要密切关注篮球的接传。要克服这些困难,除了靠他们日日夜夜艰苦的锻炼外,还需要他们在比赛中默契的配合。 这些聋哑运动员并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什么,他们的行动已证明了他们的实力。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高超娴熟的篮球技术已得到了每一位的认可。 是的,队员们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们就已经心领神会,他们是在“无声仿有声”的境界中进行比赛的。
(江苏工业学院营销012班 黄子玲) (9月19日)
系列报道十:
9月19日,我作为全国第六届残运会常州赛区的青年志愿者有幸观看了上午8:30开始的天津队与黑龙江队的聋人篮球比赛。 这种特殊人群体的篮球比赛,我是第一次观看。当我坐在观众席上,第一眼看到下面的聋人运动员是,不禁被他们所震惊。我眼前所看到的比赛场面与我想象当中的太不一样了。黑龙江队的小伙子们个个都高大威猛、英俊帅气,浑身显示着青春的蓬勃朝气,神采奕奕的脸上写满了骄傲与自信。而天津队虽然个头上比黑龙江逊色了一点,但他们稳重而不失活力,柔韧中透露着刚劲。要不是他们不时地打着手语,我根本就不会想到他们今天是在参加残运会比赛。 我一直热情高涨地观看着整场比赛,也许对于运动员来说,比赛的结果会很重要,但对我来说,比赛的过程却是最重要的。在这期间,运动员和观众的目标似乎是一致的。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超越自己,奇迹般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将比赛现场演义的更加精彩。我对体育不是很懂,对残疾人体育更是了解甚少。以前总认为残运会没什么好看的,只是摧残和折磨已经残疾的人罢了。但现在,当我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亲眼看过残运会的比赛之后,我觉得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该向残疾人学的东西太多了。他们自立自强,克服自身的种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他们特殊的力量。 比赛的时间很短,但比赛的过程让人始终回味无穷。也许赛场上的瞬间感动激发了我瞬间的真实感想,但这些感想将会影响着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从此时的志愿者服务开始,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作出自己的贡献。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讯员) (9月19日)
系列报道十一:
来采访之前,那些已经参加过服务工作的志愿者告诉我:“其实没什么事儿,挺轻松的。” 7:30 江苏工业学院和信息职院的二十几名志愿者在休息室里,两位内设机构负责人给大家布置了当天的任务及一些要求。 7:45 志愿者们各自到岗,开始服务,上午两场是黑龙江-吉林,天津-山东,比赛非常精彩。在西大门作引导的两名男生听这场内的阵阵加油声,不时朝里望一眼,但很快又端正姿势,脸朝大门外了。场内主席台两侧的两名女生双手背在身后,眼睛平视前方,面带微笑,显得朝气而又自信.而在篮球场边上坐着的是四名“球童”,他们专注地盯着比赛场地,看到场地上有汗水低下,瞅准空隙拖一下地或用抹布抹一下,动作十分利索。 11:30 上午的两场比赛结束了,大家到休息室集中用餐,大家轻声地说笑着,很快用完了餐,准备休息一会儿,下午还有两场比赛呢。 13:45 下午的比赛开始了,每个人迅速到岗,开始认真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 一切似乎都那么平淡,那么缺乏感人的故事性,但正如团市委负责人戴老师说的:“我们的工作不用上场,不比谁出彩,我们的目标是比谁不出错。”“不出错”听起来似乎是志愿者的最低要求,而其实这是对一名优秀志愿者的最大考验。但没有安排具体任务的时候,能积极主动热情的完成一些礼仪性的工作,传达一种形象一种精神,谁说不是一种考验呢?谁说不是一段动人的故事?
(江苏工业学院 张燕燕) (9月22日)
系列报道十二:
21日下午,河南射击队在青年志愿者的陪同下游览东坡公园,在园中巧遇了曹仲植老先生,寂静的公园顿时沸腾起来。 曹仲植老先生是台湾人,现已93岁高龄,他一生支持、奉献于残疾人事业,这次残运会,曹老先生一共向祖国大陆捐赠了一大批轮椅,献上了自己的一片心意。他鼓励残疾人运动员们要残而不废,为国争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巧遇曹老先生,河南队的运动员们很是兴奋。纷纷与曹老先生合影留念,有的运动员还给曹老先生鞠躬,感谢他支持残疾人事业,感谢他的曹氏基金。 当看到身着红马夹、头戴红帽子的青年志愿者时,曹老先生高兴的嘱咐大家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并表扬了青年志愿者。有位运动员拉着曹老先生的手感激地说:“你也是一位优秀的志愿者!”
(常州工学院人文系 徐焱) (9月22日)
系列报道十三:
江苏迎来了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做为一个分赛区,龙城常州迎来了这么多的贵宾,这东道主当得怎么样顿时成为了焦点。 就此问题,笔者特地采访了河南射击队的运动员张诚。他感慨地说:“龙城的景色很美,但人心更美!”他是河南平顶山人,一直对江南水乡的景色充满了向往。这次比赛之余他游览了常州的东坡公园、恐龙园等,这些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他觉得,龙城人的心更美!像志愿者的服务、爱心车队的护送等都让他感到亲人般的亲切、家的温馨。他认为,这次在残疾会中取得的好成绩与这些优质的服务是分不开的。他由衷的感谢龙城,感谢龙城人! 龙城,合格的东道主。
(常州工学院人文系 徐焱) (9月22日)
系列报道十四:
都说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我说这是一支没有音乐伴奏却铿锵而有力的歌曲。
也许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们有过自卑,有过消沉,甚至有过放弃自己的想法,但他们挺过来了,因为他们同样有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当梦想放飞的刹那,自强不息的河流便在他们的心中涌现出一曲不平凡的歌。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默默的洒满了艰辛的汗水。瞧,那就是他们矫健的身姿,一丝不苟的团对精神,默契的配合到处都闪耀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光芒。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将自己的人生描绘的无比精彩,场上观众的热情呼唤,不知不觉中就有一种欢欣的鼓舞在每个人的心底悄悄升起。
如果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么他们不仅战胜了自己,更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表现。在比赛中,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他们都会全力拼搏到最后一秒,他们真的是强者。
在一次比赛中,我们帮助一位从黑龙江来的母亲打电话。她是千里迢迢地陪儿子来参加比赛的。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位风尘仆仆的满脸写着焦急的母亲,我们的心竟有点湿润了。母爱是真挚的,同样人间的真情是不息的。他们不放弃自己,社会就更不会放弃他们,这已是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了,这样的事业以后会在更多人的关注,支持下办的越来越好,一定会的,因为它会激起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与斗志,它会让我们明白只要努力,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么心中的精神长城就一定坚不可摧!
这支嘹亮的歌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回荡得很久很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汪明艳) (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