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品牌工作 特色项目 青年社团 网上学习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学习 >> 培训资料 >> 内容
知识社会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布日期: 2004-03-25 浏览数:  来源:团市委  字号:〖
新世纪来临之际,知识经济勃蓬兴起,知识社会正在发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更多地表现为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竞争。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多种经济混合模式中,知识经济的占有程度还比较低,要赶超发达国家,还有一个相对艰巨的开拓过程。这种开拓需要两代人相互承接。当代青年的整体创新水平事关民族国家生死存亡。如果青年创新水平低下,我们就只能是一个跟进的角色,很难独占鳌头。如果青年创新水平整体上扬,我们就能形成后发优势,成为东方辉煌的太阳。培养和提高青年的创新素质,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仅就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几点思考。 一、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创新意识属于性格结构中对现实态度范畴。它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特征。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保持青年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对学习、了解、掌握新知识的渴望,也包含探索未知的欲望。在心理学上,也可称为求知动机。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与他人的知识经验,已知的信息与未知的信息之间差距过大或未知的东西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时,便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调,因而也就形成了要尽快地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的需求,从而萌发迅速行动,采取某种适当的方法重新获得平衡的愿望,这就是求知欲。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和水平的不足,就容易自满自足,没有多大的求知需求。如此,便不可能学习与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从而也就谈不上创新。 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在知识社会,经济运行秩序中的关键资源是知识,社会运行秩序中知识的不平等成为重大的挑战。科技知识的创新与积累对技术进步,从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益显著。掌握先进知识的国家垄断着上游产业,从而占据国际竞争的优势。在这知识剧增,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的求知欲显的尤为可贵。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并产生新的道德观念,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比重不断提高,而这也正是推动知识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当代青年要有高度的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变化。没有高度的勤奋求知的精神,就不会具有广阔的视野,也不会有高度的学术造诣,就不能解决复杂的课题。学习要贯彻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爱护青年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由于力争弥补已有知识与未知领域的差距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是对不了解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为弄清它们的原因,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又是潜在的创造性因素。一般来说,好奇心的强烈程度与求知欲的强烈程度成正比,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寻求答案。好奇心在人们认识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好奇心通过惊奇、疑问等心理活动,诱导人们有选择地主动频繁地接触产生新奇感的客观事物;进而激发人们企图寻求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在认识过程中,好奇心激励人的认识不断深入,直到把握事物的本质。一般的儿童都具有蒙昧时期的好奇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代的消逝,绝大多数人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增强,反而逐渐消失了。爱因斯坦说:“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贝弗里奇说“好奇心若不是成功地转移到智力方面的兴趣上,则开始减弱”。有志在知识社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青年,要在实践中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好奇心,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善于在自己接触到的现象,特别是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要爱护青年的好奇心,那种把青年好奇心与“无知”、“想入非非”混为一谈,甚至认为哪些好奇性强的青年“生性怪癖”或因自己的无知无解斥提问者“噤声”的作法是对青年好奇心的压抑,也是对青年创新力的抑制。 (三)激发青年的创造欲 创造欲源于创造的需要。这是一种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而总想在原有基础上搞点创新发明,推陈出新的强烈欲望,表现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对创造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周旋。具有创造性的人不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比智力更重要。 我国有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闭关锁国的历史很长。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长期综合影响,使许多人在深层心理结构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落后的参照系,产生了一种情性心理,惯于纵向比较,很少横向攀比,很容易产生廉价的满足感,创造动机贫乏,只求稳妥安逸,不思改革进取,抑制了创造欲望的发展与冲动。当今改革开放的环境对青年创造欲的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要求青年提高自己的创造欲,对约定俗成的已为既成事实的东西,要经过自己的再思索,或加深理解,或赋予新意,力图重新发现或使其有所发展,培养自己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进行的良好心态。 (四)鼓励青年大胆质疑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把提出的问题作为观察事物的引导,进而有意识地注意某个认识对象。即以存疑的头脑来观察事物,以便较敏锐快捷地抓住事物发展的某些新趋势。 要让质疑在青年创新过程中正确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应注意两点:一是善疑,二是敢疑。所谓善疑就是要提倡理智的怀疑,而不是盲目的怀疑。经过深思熟虑的、审慎、积极的怀疑,是科学发现的诞生与技术发明的产生的先导。而不假思索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是创新发明的大敌。所谓敢疑就是不迷信权威。传统的观念不见得全是真理,权威人物也会犯错误。盲目地迷信权威和名人,把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当做金科玉律,永恒真理,就会窒息自己的创造力,在前人的水平上停止不前。处于探索和创造过程中的青年,尤其是当自己还是无名小辈时,一定要以锐不可挡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大胆质疑要有胆魄,老跟在别人后面走,是永远也不会做出成绩的。一个人不敢站起来超过权威的高度,不敢越过传统这个雷池半步,他就不会有什么创见。我们要鼓励青年敢于背离正统向权威挑战,敢于对习惯的通行的观点提出异议。鼓起勇气,拿出胆魄,大胆质疑,努力创新。 二、帮助青年克服创新的心理障碍 阻碍青年创新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胆怯感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格言,但要人人明白,却因时因人很难超脱。失败者周围多见的是嘲讽或“同情”,失败者自己最多的是自卑和气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形成抑制心态的条件反射。因为害怕,不愿尝试任何创新,甚至因为失败,即使有新的创意也不愿再说,免遭耻笑。胆怯对青年创新意识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青年创新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障碍。创新思维是一种探索性的思维,面对的是未知世界,不犯错误,不经历失败是不可能的。当青年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我们要帮助青年尽快从自卑和气馁的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帮助青年正确归因,全面比较,调整期望,扬长避短,自我激励。 (二)神秘感 把创新看成是一种先天的“神力”,认为创新是少数智力超群的天才方可为之的事。自己不要不知天高地厚,狂妄到庸人自扰。把创新行为神秘化,把生物遗传过程相对性绝化的思维结论,阻碍着许多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形成,造成甘愿平庸,知难而退的自满心态。我们承认各人智商的差异,但智商和智力,智力和创新能力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等式。要打破青年对创新力的神秘感,就要大力宣传“天才出于勤奋”的典范,用宣传歌星、影星的强度和深度,既要宣传为我们社会和自然科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们的成长道路和辉煌的创新业绩,更要宣传青年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创新业绩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并组织和开展一定规模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创新系列活动,吸引青年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渗灌养育出“创新——人皆可为之”的意识,就能逐步打破神秘感,启迪青年的创新思维。 (三)顺从感 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各个阶层对青年有一个大体相通的评判标准,即“听话和顺从”。这种评判尺度深深地影响着青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当“听话和顺从”成为美德,进而取得了自身的利益;当标新立异、独立思维成为“骄傲自满”而受到心灵和利益的挫伤,除过个性奇强的少数青年,绝大多数人都会在自我修正中进入保守状态。在保守的心灵中遵循成为思维定势。原本具有朝气和活力的青年变得少年老成,兴趣狭窄。对新鲜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新知识的吸纳能力必然弱化,甚至排除新事物,将自己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在这种心态下任何创新都无立足之地。受这种心态的影响,我们就无法造就出杰出之辈。聪明的一代青年倒会变成一大批“精明之辈”。这批“精明之辈”又会造就维妙维肖的后起之辈……。 青年创新的心理障碍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外部影响、导向形成的内化结果。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仅凭一个地域或青年个体难见成效。我们呼喊造就一大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作为的青年,就必须纠正误导,需要一个自由度更大一点,激励措施更硬一点的社会大环境。
 
主办单位:共青团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中国江苏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19-85683630   传真:0519-8568363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2007年1月18日后来访总人数:21542865 本月访问量:391605 今日访问量:5056   苏ICP备050273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