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品牌工作 特色项目 青年社团 网上学习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青年社团 >> 学联 >> 活动篇 >> 内容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以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
发布日期: 2004-03-23 浏览数:  来源:团市委  字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世界性课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对于稳定社会治安,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针对近几年收集的若干青少年违法犯罪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等问题,笔者作如下阐述。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
    1、犯罪年龄低龄化
    据最高人民法院调研室提供的材料反映,1978年全国法院判处14~25岁的罪犯占全部刑事犯罪的26.53%,14~18岁罪犯仅占全部刑事犯罪总数的1.53%,到了1989年,这两次数据上升至61%和8.89%,1998年以来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41.7%,其中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13.5%,2003年上半年统计,14~18岁未成年犯罪占判决罪犯总数的6.79%,种种数据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越来越小,并且呈上升的趋势。
    2、犯罪类型多元化
    青少年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未成年犯罪的罪名顺序分别为抢劫占47.7%,盗窃占21%,强奸占19.3%,伤害占5.2%,杀人占3.1%。根据现有信息还可以看出,校园暴力现象也很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暴力犯罪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70%,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越来越多,性质越来越严重。大多年轻气盛,单纯幼稚,犯罪前缺乏思考,犯罪时胆大妄为,不计后果。
    3、犯罪手段成人化
    青少年喜模仿,易冲动,爱冒险,攻击性强,他们很会模仿录像,小说中的暴力情节,利用那些暴力手段进行违法犯罪。另外,在对若干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分析中发现,许多案件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他们在作案后能够伪造现场,有的已具有了反侦查手段和能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手段,逐步走向智能化和成人化。
    4、犯罪方式团伙化
    据有关统计,6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仁普教授在《当代青少年结帮犯罪的现象,原因及防治对策》一文中就提到一系列相当惊人的事例,有的是校园黑帮势力,有的是校园与社会闲散人员构成的帮派,他们到处拉帮结派、寻衅滋事、斗殴施暴、抢劫强奸、收取管理费等等,有的甚至有了自己的组织,分工明确,已具有了社会黑帮势力的雏形。
    5、家庭成长异型化
    据有关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其家庭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同样是江苏省少管所的一组数据,家庭残缺的未成年犯占32.6%;未成年人曾经离家出走,因打骂而离家出走的占12.8%;因生活虐待而离家出走的占4.6%,受家长袒护的占39%;父母有酗酒、赌博、偷窃、不正当男女关系等不良行为的占24.2%,家长的默许,使孩子更加迷失方向,最终误入歧途。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剖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列为四个方面。
    1、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第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家庭不和睦。家庭不和睦让青少年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离异家庭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大,种种迹象表明,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青少年往往沉默寡言、孤独、冲动,容易走极端。
    ②过分严厉。“棒下出孝子”列来为中国老百姓所推崇,但过分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欲速而不达,往往起了相反的作用,会由对家庭的憎恨逐步发展到对社会的憎恨,他们经常感到无助,感受不到人间的亲情。
    ③过分溺爱。现在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父母都视为掌上明珠,祖父母、外祖父母更是溺爱有加,过分迁就小孩子,对小孩子所犯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和教育,容易造成小孩子放任、自私,好逸恶劳,傲横霸道,争强好胜。
    ④家长素质不高,一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素质低,不注意自身修养,经常在孩子面前出现酗酒、偷窃、邻居不和睦、脏话连篇等不良品行,致使子女耳濡目染,形成种种恶习。
    2、学校教育失误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也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有些学校甚至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快班和慢班,对快班重点扶持,对慢班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同时也应该得到教育的孩子却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等级观念,造成自卑心理。。
    ②异地打工的青少年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源,他们迫于生活,不能靠正常渠道地去挣钱,就铤而走险,不顾法律之尊严,采用偷窃等最简洁的方法谋生,究其原因,因经济困难,被学校拒之门外是主要因素。
    ③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够。学校部分老师对经常犯错误的同学所采取的方法不是用爱去感化,而是训斥、讽刺、挖苦,甚至采用转学、劝退等各种方式让其走上社会,无疑把困难推向了社会,复杂的社会往往会使这些青年更加分不清东南西北。据调查,在青少年犯罪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学校开除的。
    ④学校法制教育形同虚设,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过程,没有让学生学到基本的法律知识,感受到法律的尊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很多都是因小事而引起,很多都是因学校不重视而引起的犯罪行为,一味地包容,害怕损害自己的荣誉。
    3、社会管理不力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失现象,是不良社会风气和社会阴暗面的具体反映。青少年由于自身阅历浅,对自我约束能力弱,不良的环境会给青少年造成误导和误识,其就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偏离方向,严重时会引发犯罪。对于社会来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不正之风困扰着青少年。教师所讲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正之风前显得苍白无力,“有钱好办事”、“有权好办事”的错误理论成为了青少年的座右铭,他们以追逐金钱名利为准则,把吃喝玩乐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②不良文化侵蚀着青少年。尽管国家在有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未成年人不得进营业性网吧,网吧开放时间也有了限制,可是网吧老板依然我行我素。据调查,武进区某镇上网吧没有一家不欢迎未成年人上网,没有一家不是通宵达旦地为青少年开放,黄色书刊、黄色光盘更是随处可见、随处可买、随处可借;这一切还没有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重视。
    ③社会闲散人员的引诱。青少年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看事物简单,想问题粗浅,很容易受骗上当受唆使。社会闲散人员是主要的施骗者,如何加强对这一部分人的教育和收容,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重点之一。
    以上三种原因,都属客观因素。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也有主观的原因,主要是心理需求失衡,在消费上,花费与经济来源有矛盾,盲目地攀比,达不到目的,就不择手段;在精神上,追求金钱、色情、崇尚暴力,盲目寻求刺激, “今朝有酒今朝醉”。在择友上,哥们义气为重,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等等。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1、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全党全社会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要充分重视,要认识到培养合格的公民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工程来抓,要改变当前视而不见,落而不实的状况,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指导和督促,相关部门要从严、从长治理,减少和杜绝各种不良文化、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还青少年一片净土。另外,各乡镇、村还可以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开展一些法制讲座,子女教育培训班,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等等,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2、要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社会的文明离不开家庭的文明,家长要注意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事业与子女的关系,尽量不要出现“问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采用打骂等暴力手段。青少年正处于“断乳期”,他们生活上依赖父母,思想上又有独立的见解,家长要善于处理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成为子女的知心人和朋友。当然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途径之一,带子女去野外郊游,去博物馆参观,下棋对奕,散步聊天等等都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
    3、要发挥学校教育功效
    ①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工作为计划。要切实可行地开展各项法制教育活动,如讲座、参观、报告会等,让青少年心灵得到震撼,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②坚持智育德育并重,坚持教书育人并重,减少一些教育失误;坚持全员育人,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学生的行家黑手;坚决杜绝校园不正之风的蔓延,对违反校纪校规的青少年一定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但同时要教育到位,切不可以以布告作为解决事情的句号,对于开除和劝退要特别慎重。建议建立一种“网络关系”,让那些因开除等原因离开校园的同学继续受到社会的关注。
   ③加强义务教育,对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要进行就业前培训。对于外来青年, 劳动部门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充裕的就业机会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管理压力。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已到了很严峻的地步,社会各界均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为民造福的工程来抓,群策群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健康地成长。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 杨永年

 
主办单位:共青团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中国江苏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19-85683630   传真:0519-8568363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2007年1月18日后来访总人数:21542865 本月访问量:391605 今日访问量:5056   苏ICP备050273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