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尧中
9月10日前夕,秋意渐浓之时,寄托着同学们无限师恩的情绪已经早早地弥漫在省常中校园的空气中。
国旗下讲话、班团主题活动、慰问老老师、爱心服务……两千多位团员青年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真挚的情感和深深的感激。在这其中,一位学生在9月6日递交给学校的一篇文稿,可以说是广大学子在全国第二十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感念师恩”的心灵世界的一个小小写照和缩影,文章的传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师。现将本篇文章一并献给大家,顺祝全市所有的老师同行们节日快乐!
我的老师先生
——献给第二十一个教师节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高二(7)班 庄冰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宅边虽无五柳树,却也恰巧以杨柳之“杨”为姓也。我原本是没有机会得知先生大名的(得知贵姓杨,也是后话),所以一直以来姑且以“先生”称之。为何不称“老师”,其中也有我自认的原由。因为先生穿梭于校园这个形形色色的师者聚集之地,实在是与其他老师大相径庭,是个不同凡响的异类。先生不像老师,更像书里的人物,有着不同一般的仙风道骨。
初见先生,就觉得眼前一亮。校园里的老师原本就是各式各样:严肃,和蔼,亲切,活泼……就像百货公司里的商品,种类繁多。如此,先生在校园里也就犹如西餐馆里的筷子一样鹤立鸡群:一件应该是80年代流行的白衬衫,一副我家压箱底的特大号黑框眼镜,一个看上去比孙悟空还精瘦的倒三角个头,先生就像一阵风一样吹进了教室,也许是在某一天中午,也许是在某一节课上,也许只是一晃而过。反正他就这样晃进了我的视野,并且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不可否认,这与众不同的外型还是让人乍然一惊的。
事实证明,先生的确是另类的。在校的他不教课,他摆弄电脑。凡教室里的电脑、投影有个三长两短的,他都会披挂上阵。从前,我们教室常有“阴气”作乱,投影、电脑隔三差五地罢工示威,因此劳烦先生的机会也就异常的多。久而久之,先生成了班上的常客,大家也就眼熟起来。他常在我们休息时进来工作,上课时再走开。修理的进程也老落个时断时续,有时晚上吃完饭回到教室,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我曾纳闷他对上下课的时间能把握得那么准?跑上跑下的就没条捷径吗?
后来,又无意中发现,他还掌管打铃、广播的工作,这似乎对上面的问题就有了好的解释。当然对于广播,先生也有他不一般的地方:每一个寻物启事或失物招领,他必报3遍。另外有一次我还有幸目睹先生报失的情景,意外地发现先生为这几十秒的工作还做充足的准备。他会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报失用语,这其中专注的神情,着实让我很惊异。
物总是以稀为贵的,因此先生在学校虽不露名,却也算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有着他的故事。先生原本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却因不善言谈,与讲台一而再再而三地擦肩而过。我也猜想过他曾经是否也为此失落,但从他兢兢业业的脸上,我向来是看不见一丝失意人的神采。而且先生如今不仅把修理电脑之类的杂务弄得有声有色,就是原本的解题功夫也是宝刀未老,深得数学组老师钦佩。
我不知别人是如何看待先生的。尊敬?惋惜?轻视?或许还有人会把如今正炒得红火的“北大才子”卖肉的陆步轩与先生相较而言。我不以为然,因为先生就是先生,先生的师德是陆步轩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严格地说,他不是老师,但他胜似老师,至少我相信身教比言传就要崇高许多。为人师表的敬业、认真,我们虽然无法用耳朵在他的课堂中聆听,却是通过他看似细微的一言一行而受益其中。恐怕再高的名师也不过如此。
而对于先生是否“大材小用”,我想也不一定。想想以前那董关鹏博士在央视11套新闻频道读报时,就没人说过“小题大做”;卢武铉虽然只有高中毕业,也没见韩国人说他不够“档次”或没资格当总统。卖肉、读报、当总统都一样,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不用说有些例外,而有例外正因为公例。”更何况,先生是在校园里尽自己的力量做最崇高的事,用特殊的方式教育我们,教育一群将来要做大事的人。他的选择是何等高度!
文到尾处,我想,教师节是临近了,不知先生是否也会替身为老师的自己而自豪一番;但我却是不会忘记替自己有先生这样一位以身作则的老师而骄傲不已。
是的,实在很幸运,先生杨文伟是我的老师。
点评:作者以白描手法逼真地勾勒出了一位教学辅助人员的神情举动,全文充溢着尊敬与真诚的情感,凸现了小作者关注小人物、关注平凡人的人文情怀,且行文运笔老到,并有作者独特的思考。(点评:陆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