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常州旅游学校的天空上时时升起一只只美丽的风筝,与大运河同济桥上的风筝竞相媲美。由校团委、体育与美术教研组、学生会组织的“旅校的天空——师生风筝比赛”在众多师生的期待中终于鸣哨开幕。 旅日大专0502班蔡莉桢同学报道: 大队的人马聚集在操场上,准备参加比赛。起先场面还有一点混乱,但是体育组老师一声哨下,犹如军令,所有的参赛人员就都自觉的列好队。再一声发令哨声,拿着风筝的飞行员个个犹如出笼的小鹿,拉着线,跑得有些踉跄。而我班同学跑得好像脱缰的野马,手中的风筝也很争气,一会儿就飞上了天空,三五分钟之后,它已窜至最高位置。但是与之并驾齐驱的还有一只粉红色的章鱼风筝。这只八爪鱼大得令人吃惊,尾巴多得令人心惊,因为它老是“不怀好意”的接近我们的“熊猫宝宝”(风筝图案),它绕啊绕,扭啊扭的,国宝几次都试图逃离,但八爪却契而不舍,像苍蝇一样在国宝身边转悠。终于国宝和八爪绕在一起了,汗!后来,又有一只QQ企鹅飞上来了,然后三个风筝终于不负众望的缠缠绵绵、并驾齐驱了。 当然了,也不只有同学在放风筝,许多班主任一边急切的指导,一边与同学们一起雀跃欢呼、哈哈大笑;童心未泯的任课教师也是耐不住心痒,忍不住借一个风筝来放,都说是老师了(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应该不负众望,可是过程实在太令人心痛了,有一个风筝由好几个男老师放了几次,却顽固不化不肯升天,更可恶的是有一个已经升上去一大半,却忽然来了个360度大转弯,一头重重的栽下来,让我们刚刚跃动起来的心重重下沉。 也许很多人认为放风筝,就仅仅是放“风筝”,但是真的只有如此吗? 我们找回了童年的快乐,也找回了那只可以度过师生鸿沟的船。我们感受到了梦想不是拥有在怀里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放飞;思想不是闷在心中就能被认同的,它需要有广阔的天空来展示。 比赛后师生座谈感悟摘录: 没有赛前充分的培训指导就不会有本次活动的成功。 互相协作、明确分工。 团结。 不怕栽跟头。 坚定、冷静、执著。 学高为师,技精为艺。 老师和经验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虚心学习,多次磨练。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树立目标,为理想而拼搏。 把握时机,看准方向。 与众不同,突出特色,创新求胜。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象风一样地舞蹈;挣脱怀抱,才能飞得更高;可是没有引导,只会被风吹跑,栽倒。 正如同学们所说,校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老师的关爱下同学们成长、成才;老师们用责任心、爱心作线,放飞学子们翱翔天空;他们为人师表、用知识来灌溉着学生。学子们在学习中学着做人,在学做人中学会与老师共同分享快乐与人生。“旅校的天空”把师生之间的感情紧紧的系在了一起,老师,默默无闻,用辛勤的线放飞着同学们的梦想......
——2006.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