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团中央、农业部联合下发表彰文件,我市李亚东、郭翔等2名青年被评为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附:李亚东、郭翔个人事迹材料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谱写热血青年人生——李亚东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他,金坛全市上下几乎无人不悉的名字——李亚东。作为金坛市男篮球队的中锋主力队员,奔驰球场已有十年之久,在金坛乃至常州地区诸多篮球赛事中不知捧回了多少奖牌,金坛人戏称他为“老亚东”。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这位年仅27岁,但已在镇政府机关工作了多年并享有事业编制的青年干部,被金城镇党委选派到了刚从乡级建制改为村级建制的白龙荡村担任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
李亚东是位热血青年,长期篮球场上“多得分才能拿奖牌”的理念,催化了他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切领悟。他上任后就给了农民一个为自己工作成效打分的基本标准:“村级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不快,农民增收的幅度大不大”。任职以来,他通过重新整合农业资源、企业资源、劳力资源,提出了五年之内“五五九九”的发展增收目标,即:每亩农业经营的土地产出率增长500元,每亩养殖水面增效500元,大小工商企业每年平均增加利税9万元,帮助每个纯农家庭通过劳力转移年增收9000元。他落实了村组干部富民工作责任制,帮助一家一户制定增收致富方案;他一厂一企走访,帮助制定自主创业、投入发展的良计妙策;他四处奔走考察、招商引资,广泛吸引中外客商来村兴业创业。天道酬勤,志者事成。白龙荡发展了,农民富了。5年以来共争取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个,其他项目5个,资金达700万元,2009年,全村三产生产总值突破17亿元,村集体收入达245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逾14200元,分别比他任职前增长105%、40%和60%。目前在村工业企业已56达家,农业集约化规模经济企业8家,村属集体资产达1100万元以上,广大农民笑在心头、喜在脸上,“我们的李书记”也成为李亚东在白龙荡的誉称。
党的十六大以后,白龙荡以其“城郊优势、经济发达、人心所向”三大优势,被列为金坛市首批农村现代化暨“两个率先”试验示范村的第一村。李亚东自感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他没有盲目行事,草率从事,首先不惜耗资5万余元,聘请了多路专家到村实地考察,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要求,编制由专家论证,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白龙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树牌公示,让广大村民监督实施。他没有把“规划”束之高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加以组织实施。他把生产发展、经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一方面利用村积累投资600余万元,在金城镇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厂房5600㎡,通过招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净收入150万元以上。他善于发挥城郊优势,盘活村属集体资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他充分挖掘村内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和动员民间资本,创建了外贸出口型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和乡村旅游型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3个。他把致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一方面投入30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民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夯实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另一方面利用在村二、三产业优势,就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270余人,并利用城郊优势,向村外转移劳力400余人,确保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日渐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农民收入的空间逾显宽广。目前,白龙荡农民收入中来之非农产业的贡献份额已占80%以上。他把村庄整治和快速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近两年多来,共投入千万余元,彻底改善了村内道路、农田水利、河道景观、村居绿化、通信网络、有线电视、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投入500余万元,新建了农民公寓楼,老年集中供养公寓区共7000多平方米,拆除了小型散居自然村4个共40余户,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农民健身文化广场。每当人们走进新区,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是李书记给我们造的福,新农村给我们的新身份”。
李亚东同志勤政为民、为官廉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中共常州市纪委专门在白龙荡召开了“廉政文化示范村”现场会,这个荣誉的含金量不言而喻。白龙荡村的党支部活动室墙上已挂上满荣誉: 2006—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十强镇村、2008年度小康家园示范村、2008年度首届活力镇村展示特色镇村; 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度小康家园示范村、2009年度五星级文化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等。
现代化的新农村召唤着现代青年,现代青年推进着新农村建设。白龙荡人深感欣慰的是他们有这样一位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胆略、有能力的“常州市劳模、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党代表”、“江苏首届新农村建设十佳杰出青年”而又让人们心服口服、值得尊敬和信赖的热血青年。“再用三年时间,把白龙荡建成金坛乃至常州板块上的经济十强村、工业发达村、农业特色村、三外先进村、生态环境村、社会文明村”则成为李亚东同志的下一个追求目标。
(二)我和我追逐的梦------郭翔创业记
青春有梦,奋斗无悔。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渴望用双手的打拼来实现心中理想。一个个创业成功者的身影像一面面猎猎招展的旗帜,成为坐标,成为激励。年轻的胸膛从来都不缺乏激情的种子,行动起来才能汇聚最真的力量。一路之上,梦想盛开,心怀未来。
------郭翔
2006年9月,竹箦镇青龙村横山岗传出令全村人吃惊的消息:一个就读于江苏农校的大学生要回老家办蝇蛆养鸡场。家境那么好,自己又是大学生,怎么可能回乡下养鸡,还要养蝇蛆?村里很多人都不相信。当年10月,工人和推土机相继出现在村后的丫髻山下,平土地、建厂房……村民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但他们闹不明白一个大学生怎么会跑到乡下养这些闹哄哄、脏兮兮的东西。
同样闹不明白的还有我的父母。我叫郭翔,一位立志创业并乐此不疲的年轻人。回首当年创业历程,仍然清晰如昨。
徘徊中 破茧而出
2006年大学刚毕业,我就急切地想一展身手,大干一场了,毕竟心中那个自主创业的梦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召唤,一种使命。但具体干什么,却毫无头绪。
正当我百般无奈,为梦想煎熬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观了全国性质的农业博览会,这让学农的我找到了创业的方向,而当我喜滋滋将想法我的父母时,却遭到了他们平生以来的一致反对。
特别是父亲,原本深爱着他的家乡,虽然常年在外,却总牵挂着家乡,为什么现在他的儿子想回家乡做点事情却要如此反对呢?我不理解,好几天都没有和他说话。
这时母亲找到了我,和我谈心,她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天底下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你父亲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村发展有多么艰苦,他这样反对你只是希望你能在城市里做点别的事情,他怕你吃不了那个苦啊……
那一夜我和母亲谈了很多,我深深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我觉得我应该要找父亲好好聊聊,父亲的关怀我知道,我也知道我选择的可能是一条很崎岖的道路,但我相信我能走得通,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现在到了回报的时候了,我觉得再苦再累,都要付出全部努力,回报我的父母,回报生我养我的土地,回到家乡去,用我的汗水和知识,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风雨里 百折不挠
终于,父亲在我的坚持下默许了我回乡创业的想法,2006年10月1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溧阳市竹箦镇。
在人们的观念里,农业似乎是个弱势产业,农民们在地里忙里忙外,忙活一年,收益却太低太低,大量的人口只能选择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搁置抛荒。而我觉得,传统农业急需创新,农业发展大有作为。我要用行动告诉乡亲们,再也不能守着金土地苦过穷日子了。
不会忘记,创业之初的那些点点滴滴,欢笑和泪水成为我一路成长的见证。
村支书得知本村的大学生在学成回乡创业后喜出望外,一句纯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回来干点事情不容易,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要我们帮得上的,我保证一路畅行”。简简单单一句话,听在耳里,暖在心中,更激励着我斗志昂扬。在各界政府大力支持、关怀下,在很短的时间里,土地及各种手续就全部办理好了。2006年底,我注册成立了“溧阳市松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初生牛犊不怕虎,带着一股热情,开始动工,不干不知道,一干真的吓一跳,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来。记得有一次,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工人们都回去了,就剩我一人独要在工地看材料,荒地野外人迹罕至说不怕那是骗人。当时房子的墙已经有了但房顶还没盖,一个人打个地铺,晚上睡在里面又累又怕,不知不觉睡着了,忽然梦里开始发大水了,滔天大水把我淹没了,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一看天上果真下起了大雨,只能抱着被子往山下农户家跑。等敲开了他们家门后,全身加被子都湿透了,委屈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作为80后独身子女的我哪里吃过这种苦啊,真想大声哭出来说声我不干了。
可是我清楚地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再苦再难,我都要走下去,不能让那么多信任我、支持我、关怀我的人失望,我必须要化挫折为动力,坚持、坚持、再坚持。
终于,房子盖起来了,小雏鸡也开始在我的养殖场中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了。它们一天天的长大,带着我的希望和梦想,终于,我饲养的蛋鸡到了产蛋的时候了,一个、十个、一百个……越来越多的生态蛋让我喜出望外。
然而很快喜悦就变成了担忧。越来越多的鸡蛋,卖给谁?顾客群在哪?由于我的蛋鸡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标准来饲养的,所有饲养成本相对较高,势必销售价格抬高,出去推销人家都说我的一只绿色生态蛋差不多抵人家一斤蛋的价格了,太贵了。
我开始着急了,鸡蛋不比别的东西,放久了就会不新鲜、易变质。于是我试着向全市饭店、宾馆销售,人家不肯买我就先免费赠送品尝,与此同时,各级领导也了解到了我的困难,帮我出谋划策,对我的养殖场进行宣传、报道。很快大家就对生态蛋有了评价。“食用的时候,感觉到它的蛋清比较嫩,蛋黄吃起来比较香。”我的养鸡场开始热闹起来,闻名前来购蛋的客户接连不断。2007年4月27日,我带着4000只“生态蛋”来到了第十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暨第三届天目湖旅游节“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通过现场品尝,“生态蛋”得到市民的一致赞赏。
在路上 信心满怀
现在我的养殖场已基本步入正轨,在这几年里,凭着过硬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我拥有了一部分固定的客户。2008年,我组织创办了“溧阳市丫髻山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农民科学增收,由我们提供苗鸡、提供技术、提供饲料,最后再负责回收产品,尽最大可能降低农户风险。目前,周边已有10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2009年合作社销售收入达106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600元。我们合作社被评为“常州四优合作社”。
一路走来,心怀感恩。我将把大家给我的支持、关怀默默放在心中,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回报大家。如今,我的心中已勾画出一幅蓝图,在不久的将来,溧阳市松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建设成为一个循环农业生态园,为社会奉献上新鲜可口的蔬菜、水果、禽、蛋。
在路上,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农业的这条路,我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