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市长姚晓东对常州团市委“三步走”推进“关爱行动”做出重要批示:“我市团组织广泛开展关爱行动,丰富和深化了志愿服务内容,帮助政府延伸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教育、民政、人社、慈善等部门单位协同互动,扩大活动影响,建设大爱常州。”
关爱农民工子女是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自2010年5月团中央启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简称“关爱行动”)以来,团市委按照团中央“把关爱行动打造成共青团在服务青年方面信得过、可持续的工作品牌”的要求,采取“三步走”的方法,推动“关爱行动”机制、队伍、内容、阵地“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初步呈现,形成了常州“关爱行动”的特色品牌。
第一步,抓结对覆盖,打牢基础
结对工作是实施“关爱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团中央启动“关爱行动”后,团市委迅速展开摸底排查,积极组织结对帮扶,不断扩大结对覆盖面,确保“关爱行动”有序开展。
一是摸清底数,定准工作对象。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民工子女分布情况和学习生活状况,自2010年5月以来,团市委发动各级团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对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和就学情况进行了三次全面摸底调查。通过在全市340余所中小学中的排查,确定了农民工子女比例大于20%的学校共187所,同时,准确掌握了这些学校的团组织信息和农民工子女分布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关爱行动信息统计系统”,并录入摸底数据,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立足实际,找准服务方向。在摸清服务对象后,团市委迅速行动,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网络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服务需求,先后10次走进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共征询农民工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普遍性需求126条。同时,依托中国常州网,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题网页,面向广大市民征集“关爱行动”服务建议3102条。在综合学生、教师、市民及志愿者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以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五大板块为主的服务方向。
三是凝聚力量,普遍结对服务。按照上级团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对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团市委广泛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推进全市志愿者结对关爱农民工子女。截至目前,共结对学校187所,实现了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结对全覆盖;共帮扶农民工子女110494人,结对率为98.2%,全市参与结对的青年志愿者组织达1527个。
第二步,抓关爱活动,务求实效
在结对工作的基础上,团市委坚持“人在哪里,志愿服务就送到哪里”的原则,在学校、社会及全社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的各类关爱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
一是以“快乐大篷车”为载体,在学校集中化开展。
学校是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开展“关爱行动”的主要场所。今年以来,团市委针对主城区范围内所有农民工子女比例超过50%的32所公办小学,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全团力量,示范性开展“快乐大篷车”志愿服务进校园活动,每周组织志愿者进入校园开展关爱活动。活动采用集团化服务的形式,协调市志愿者总会直属志愿服务组织、“市志愿者之家”团体会员和社会公益团体三个方面志愿服务力量,共同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向农民工子女开展快乐剧场、快乐课堂、快乐游戏、快乐生活帮和快乐对对碰为主要内容的“5快乐”活动。“快乐大篷车”采用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得到“亨得利钟表眼镜”、“亲亲宝贝童装”等多家爱心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团市委与中国常州网全面合作,开通专题网页,把活动相关信息向全市38万移动手机报用户定向宣传推广。截至目前,“快乐大篷车”活动已在丽华新村第三小学、虹景小学、吕墅小学等12所学校开展,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至今年年底,“快乐大篷车”将按计划完成32所小学的巡回服务,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成功经验,扩大服务学校的范围,向全市的公办、民办学校进行延伸,将“快乐大篷车”开进全市所有农民工子女学校。
二是以“希望来吧”为阵地,在社区常态化开展。
开展社区“关爱行动”是提高活动覆盖面的重要途径。团市委在社区积极推进规范化关爱阵地——“希望来吧”的建设,为社区“关爱行动”的经常性开展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了平台。团市委通过深入调查,排查农民工子女集中居住的社区,并综合考虑当地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最终在全市范围内选定溧阳市溧城镇唐家社区等9个地点设立“希望来吧”。在“希望来吧”的筹建过程中,统一配置了阵地的配套设施,保证每个“希望来吧”配备价值超过1万元的硬件器材和1万元运转资金。同时,为每一个“希望来吧”有选择地引入长期性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结对+接力”的机制,确保“关爱行动”常态化开展。在此基础上,团市委还依托社区专业社团、专业志愿者等力量,不断丰富志愿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农民工子女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与活动。
三是以“社会资源”为重点,在全社会普遍化开展。
全市各级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特色关爱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志愿者之家”会员组织、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了“红红火火过大年”、“让爱深入人心”、“捐献爱心书包”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民工子女送去温暖,向贫困农民工子女家庭提供生活帮助。团市委积极凝聚市青联、青商会、青年社团等组织,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策划开展让爱“响”起来——“青苗音乐教室”志愿者行动,在外来务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每年捐建2-3所“青苗音乐教室”,配备3万元左右音乐器材,并成立“音乐义教团”,由有声乐或乐器特长的志愿者,义务为孩子们送去音乐知识和音乐梦想。2012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团组织及各级各类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共募集爱心款92万余元,帮助2200多名农民工子女解决实际困难。
第三步,抓运转机制,保障长效
团市委在开展好活动的同时,着力加强活动的队伍建设、组织考核和典型宣传等,促进“关爱行动”向长效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一是加强队伍扩力量。
团市委坚持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主导作用,广泛动员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少年维权岗、大学生村官等各方面团内资源参与“关爱行动”,并通过互联网的宣传推广,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社会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热情。目前,全市共有30名项目专员,1527个志愿服务组织,218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逐步形成了推动“关爱行动”的整体合力。下一步,团市委将分批开展对“关爱行动”骨干志愿者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指导和管理,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二是加强考核促落实。
随着“关爱行动”的深入开展,团市委将“关爱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评价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并在《常州市共青团工作评价办法》中进行统一考核。同时,团市委制定了“关爱行动”的具体推进方案,并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上下齐动员,层层抓落实,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下一步,团市委将加强对“关爱行动”的监督,通过各级团组织自检、按季度上报数据、重点督查等系列措施,及时跟踪掌握各地推进“关爱行动”的进展情况,确保“关爱行动”的延续性。
三是加强宣传树品牌。
在推进“关爱行动”的过程中,团市委注重挖掘活动中涌现出的工作典型、先进个人,积极加强媒体宣传报道及经验总结推广,有效放大了“关爱行动”的典型效应,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下一步,团市委将充分运用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媒体平台,重点向高校、教育、文化等志愿者协会,左岸公益、爱溢阳光社会助学联盟等公益组织及社会广大爱心企业、人士,策划“关爱行动”专题宣传,打造活动品牌,努力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投身“关爱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