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信息学院在行政楼221举行了隆重而又简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暨第29个教师节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邓志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费小平与教师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及外籍教师代表共24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座谈会由人事处处长骆建建主持。
眭碧霞宣读了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致委属院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慰问信。随后与会教师踊跃发言,交流工作收获和体会,畅谈学校事业发展。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田名义老师首先发言,他认为作为普通教师,要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职名校”的常信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身边事,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根本任务。作为常信院的“新”教师,但有着24年职教生涯的“老”教师孙卫东则表示学院的领导很给力,学院温暖的氛围让他觉得有信心去实现常信梦。而作为首次参加教师节座谈会的德语外教代表John Rechard(中文名“大壮”)用德语表达了他到常信院工作期间感受到的浓浓人文情怀,与此同时也委婉地提出了因中西文化差异,作为外国人在校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交流不畅,尤其是不太了解中国学生到底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希望今后能提前了解中国学生情况。已退休五年的前工会主席陈碧珠老师则依旧用她爽朗的声音代表学院100多名退休教师发言,她认为退休教师自己管好自己,保重好身体就是对学院发展最大的支持。刘庆新老师则结合职能行政服务岗位谈了自己对“厚德勤业”的理解,他认为厚德是态度问题,要将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仅仅做完而已;而所谓“勤业”则重在服务的技能,要轻管理、重服务。巧的是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张文静、余建、李海潮三位老师都是2003年来学院参加工作的,今年刚好是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们都对这十年来学院提供的成长平台表示感谢,并表示会继续将教书育人理念贯穿到工作中,为实现常信梦添砖加瓦。从企业到学校,孙宏兵老师认为专业教师要主动去了解行业需求,要深入企业去做好校企合作,专业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近日获得“常州市师德模范”的肖桂兰老师和2012年度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沈凯老师都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好学生,对学生要“用心”,用心去欣赏学生的努力与付出,多与学生沟通,对学生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批评,做好教师这份“良心”活。从事九年学生工作的周丹老师分享了初为人母后对老师这个职业更多了一份理解:只有自己心里有阳光,才能把工作做好。徐晓建老师作为城市学院教师代表介绍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他表示会出色地完成学院规定的非全日制学生培训工作。史云珊、文瑛两位9月份刚入职的新教师也分享了她们在常信院的初体验,希望为学院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邓书记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之后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代表党委和行政向与会教师致以节日的慰问,接下来阐述了对于“常信梦”的理解:从学院发展而言就是要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职名校”的宏伟目标;从个人角度出发,那就是要让师生幸福、让学生在常信院增值。邓书记强调常信梦必将实现,因为我们面临高职教育大发展的新机遇,有一支团结奋进的新队伍,有一个能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思路即群众路线。最后邓书记提出了三点希望——“三大”:一是要有“大爱”的精神,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二是要有“大德”的胸怀,德包括道德、品德、师德,要坚持敬业爱生的教风;三是要有“大责”的意识,要勇于担当,让承载着一家人命运的大学生能有好的发展,教师要承担这份责任、注重学习、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探索90后青年学生心理和成长规律。归纳起来,就是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 为早日达到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