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口头禅。一项高校流行语调查表明,“郁闷”以55.2%的投票率高居榜首。
中国大学生真“郁闷”?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郁闷”一词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流行很久了。这种“郁闷之风”毫无停歇之势,大一学生多为“现实中的大学与想象中的象牙塔不一样”、“丧失了学习动力和人生目标”而郁闷,大二学生多为“敏感的校园人际关系”、“院系部分不正之风”以及“校园内部贫富差距显露的社会不公”而郁闷,大三和大四学生则开始因为“考研、就业与恋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郁闷。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的樊富珉教授把郁闷的大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调侃式的,对他们而言,“郁闷”不过是挂在嘴上的时髦语言,只要不舒心,都呼“郁闷”;第二种是适应不良型的,他们会经常感觉到郁闷;第三种是真有心理困扰的。
校园“郁闷”流行,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动荡在高校中的反应。吉林大学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于天罡老师称:社会转型期、利益重新分配和竞争加剧,给人带来更多压力,并造成心理认同上的偏差,郁闷情绪比较普遍。一方面,社会问题复杂化了,而另一方面,新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有所下降,有些在以前的大学生中就长期存在的问题,现在变得更突出了。
“郁闷是一种笼统的心理亚健康情绪的反应,大学生郁闷情绪如果长期积累,肯定会给自身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沈健教授说。他建议大学生们加强自我调节,积极主动去适应环境,乐观面对现实,提高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