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巷社区暑期“FUN假计划”探索类课程以一次为期三天的天文讲座拉开了序幕,参加讲座的学生们连呼:“没想到宇宙这么有趣!”“第一次听博士给我上课!太硬核了!”
志愿教师简介:
李峰,天体物理学博士,资深天文爱好者,常州市科协科普讲师团成员,苏锡常天文爱好者天文观测活动发起人。
7月3日 《我们的太阳系》——认识宇宙
来自常州大学的李峰老师和学生们简单的做完自我介绍之后,就和学生们一同开启了探秘太阳系之旅。李老师从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讲起,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屈原,他的名作《天问》写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说明古人对未知世界的疑问和探索伴随着人类历史从未停止。中国古代先民凭观察和想象提出了“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而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西尼巧妙测量地球的周长和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估测月球的大小和到地球的距离,说明古希腊文明对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的影响。从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到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再到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月球上有山脉地形、木星有四颗卫星、金星也有盈亏、太阳表面有黑子,从而证实“日心说”的正确,彻底终结托勒密的地心宇宙体系;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观天的大量资料,到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到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介绍人类一步步认识宇宙的过程。
李老师不仅博古通今,而且风趣幽默,孩子们时而专注听讲,时而捧腹大笑。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
7月4日 《我们的太阳系》——大行星
第二天的课堂,学生们和李老师多了一份熟悉,更对课程多了一份期待。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银河系在本地宇宙中的位置等。随后详细介绍了太阳系的主体天体——太阳,太阳内部和太阳大气的构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日食和月食,极光等等。在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部分,介绍了水星凌日和金星凌日,水星、金星、火星的轨道、自转、公转,以及和地球的大小比较,人类对水星、金星和火星的探测等。在太阳系巨行星部分,介绍了木星和地球的大小比较,木星的轨道、自转、公转,彗木相撞,木星的卫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木星在太阳系的地位及对地球的保护作用,为什么木星被称为“太阳系的吸尘器”和“地球的保护神”,以及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介绍土星的自转、公转、土星环的结构及地球人对土星环的观察,土星的大小和地球的大小比较,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是否有智能生命,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等。随后简单介绍了太阳系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对天王星的发现,及用天体力学的计算方法发现海王星的过程。最后介绍了冥王星的发现过程,冥王星为什么被降格为矮行星,新视野号探测器对冥王星的探索等。
孩子们听的兴致盎然,在提问环节纷纷举手、踊跃发言,三个同学还上去表演了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行,大家对太阳系也有了更直观、生动的认知。
7月5日 《我们的太阳系》——小行星、彗星、流星、陨星
第三天的课程是本次天文讲座的最后一堂课,学生们不仅早早的来到了课堂,还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来感受浩瀚神秘的宇宙。李老师首先介绍了四大小行星的发现,小行星的命名;然后介绍了彗星的结构、轨道、来源、观测,历史上几颗著名的彗星——如哈雷彗星、海尔波普彗星等;随后介绍了流星的起源和形成,流星雨的正确观测,一年中最著名的几场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等;最后介绍了陨星(陨石)的来源,研究意义,陨石的分类,常州地区的陨石记录,中国最著名的陨石雨等。
孩子们参加课程互动也少了羞涩,课堂上张宇涵、任天鑫、曹淼鑫、蒋晨昊等不少同学都给出了精彩的回答,李老师为孩子们平时多读书、延申知识面的好习惯点赞,也为孩子们对宇宙空间的兴趣表示了赞叹,还和孩子们约定:下个暑假,继续相约卢家巷青少年课堂!
三天的天文公益课程,孩子们初步了解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对宇宙的艰辛探索和认识历程,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激起了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敢于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质疑的求真精神。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和宇宙观,这些将为自然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