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清晨6时,曹阳已经到了公司所在的新北区三晶世界科技产业园。虽然前一天参加了“2024年江苏青年创青春大赛”并领了一等奖从南京赶回常州,但因为当天公司要进行新一轮的产品技术评审,下午还要接待客户,曹阳在天色还未完全亮的时候就走进了办公室。
作为大洋智能(江苏)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样起早摸黑的忙碌是曹阳的日常。
3年前,28岁的曹阳通过“龙城英才计划”来到常州,并于同年在新北区成立大洋智能。公司创立初期,作为创始人的曹阳需要拉资金、跑市场、做实验,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刚来常州的时候,虽然我们有专利、有团队,但实现量产并非易事。当时的产品册只有薄薄的几页纸。”采访中,曹阳直言,工业级水下设备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可靠,这意味着漫长的研发周期。在此期间,作为初创企业的大洋智能需要面对养活公司上下几十个人的现实问题。
如何破题?曹阳和团队发现,消费级的产品研制周期短、市场需求大,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不错的现金流。于是,公司依托工业级产品研发过程中积累的水下电机技术,研制出动力浮板、水下无人机等涉水智能运动产品。这些涉水“玩具”在两年间养活了公司40多人的研发团队,并为后续的产品开发储备了研发资金。
回想大洋智能自主研发第一代推进器的日子,当时吃的苦,曹阳仍然记忆犹新:“苦啊!水的密度是空气的约800倍,两种环境中的电机技术完全不一样,流体和控制等设计也有很大变化。另外,还要解决海水腐蚀、防水密封等问题,而密封又分为动密封和静密封,这些技术上的‘坑’都得蹚一遍。”为解决产品动密封问题、确保产品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研发团队安排了上百组方案对比验证,测试环境包括海水、淡水、砂石环境、高低温等各种条件,累计测试达上万小时。
“扬波大洋,走向深海,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曹阳的创业初心,是结合专业特长进行自主创新,在水下动力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产品全国产化。曹阳介绍,“目前我们的推进器产品可以在水下11000米深度工作,舵机的精度可达到0.1°,推杆经过10万次往复运动后还能将误差精度控制在0.1毫米之内。”历经爬坡过坎、顽强打拼,如今,大洋智能的产品手册已经从薄薄几页变成了厚厚一本,有113页;公司还同时并行27项产品研发项目,已有近60种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围绕需求‘死磕’技术,快人一步做到人有我优,才能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让客户和消费者满意。”曹阳告诉记者,深海行业的未来已来,从2021年到2023年,整个行业的规模约有50倍的增长,衍生出许多市场机会。“今年的销售额较往年预计有1到2倍的增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未来3年我们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或许在外人看来,选择在非沿海城市的常州创办水下高科技产业公司,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在曹阳眼里,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决定。他解释说:“常州在建设新能源之都,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而且,在水下高科技产业所需要的上下游产业链方面,常州的优势也得天独厚。”
曹阳表示,今后,公司将继续从水下智能装备的产业需求出发,研发生产更高性能、更便捷可靠、更智能化、更长使用寿命的全国产化海洋装备,为加速实现海洋科技产业高水平发展提供支撑。“建设海洋强国,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网址链接:https://epaper.cz001.com.cn/czrbpaper/pc/layout/202411/12/node_A02.html
|